羅馬皇室鐘愛的紫色,原材料竟然是它!
世界上豪華的顏色是什么?
讓你想要脫下帽子、心悅誠服的顏色,當然只有紫色!在英文語境中,紫色對應兩個單詞:Violet和Purple。
“Violet”( 紫色 ) 一詞來源于古代法語中的 Violete,意為一種開著紫色花的植物,通常譯作紫羅蘭。
誠然,它十分美麗,然而我們主要聊的是第二個單詞——“Purple”,該詞來自于拉丁語Purpura,原指一種軟體動物。在古代西方,優質的紫色染料主要從一種產于地中海東岸的骨螺所分泌的液體中提煉而得,因而被稱為骨螺紫。
在古希臘、埃及、巴比倫、羅馬,人們都公認紫色是Royal顏色。
柏拉圖說: “譬如我們要給一個雕像畫上彩色,有人過來問我,為什么不把紫色用到眼睛上去,而把眼睛畫成了黑色的呢?”
據說埃及艷后克婁巴特拉無比迷戀骨螺紫,她讓手下把船帆、沙發等各種東西統統染成這個顏色。大概在公元前48年,凱撒大帝來到埃及,見到這種鬼魅的紫色,幾乎是一瞬間就著了迷。他把這種稱作“骨螺紫”的顏色帶回了羅馬,并欽定為羅馬皇室的專屬顏色。
羅馬普通市民穿著白色托加,而高級官員托加上則可有紫色鑲邊,羅馬元老院規定只允許皇族穿用紫袍,4~6世紀的西奧多西婭法典和東羅馬帝國帝王法典都詳細記錄了皇室對于“骨螺紫”絲綢的壟斷,所以紫色又被稱為“帝王紫”。
拜占庭的國王們將宮殿修成紫色,來自王族嫡系的皇帝會將“紫生”(born in the purple)字眼加于自己的稱號,表明自己的正統出身,以區別于靠其他手段獲得王位的君主。后人用“born in the purple”來形容出身高貴。
盡管這種染料十分珍貴,但它生產過程堪稱奇葩。
將染料骨螺與木灰一起浸泡在盛滿餿臭尿液的大桶當中。經過長時間的靜置,染料骨螺的鰓下腺分泌的乳白色或者淡黃色的黏液,就變成了藍紫色的或靛藍色的染料。
這種染料穩定持久,不易變色褪色,而是隨著風化和日照變得更加鮮亮。不過這種方法的產量特別小,每25萬只骨螺只能產出不到一盎司的染料,僅夠染一件羅馬長袍的裙邊,這就導致了“骨螺紫”價格極其高昂,有時十克黃金僅能購買一克染料。
《史密森尼(Smithsonian)》雜志提到,這種令人反胃的生產過程一直持續到1856年。終于!年僅18歲的英國人威廉?亨利?泊金,找到了大規模生產染料苯胺紫的工藝合成技術。1857年,泊金在哈羅建立一家生產苯胺紫的合成染料工廠,并因此成為世界巨富。
曾經的貴族被解禁,人人都可以穿的起這種淺紫色了,以至于整個19世紀60年代都因苯胺紫的風靡而被冠以“淺紫時代”(mauve decade)的標簽。
紫色也和宗教有關。
在基督教中,紫色代表至高無上和來自圣靈的力量。
猶太教大祭司的服裝或窗簾、圣器,常常使用紫色。
天主教稱紫色為主教色,主教穿紫色;紅衣主教穿朱紅色。待降節(等待耶穌的誕生)的主要顏色是紫色。紫色代表神圣、尊貴、慈愛,在高禮儀教會(如天主教、圣公會,會換上紫色的桌巾和紫色蠟燭。
紫色是一個神秘的帶著富貴的色彩,與幸運和財富、貴族和華貴相關聯。它是自然界稀少的顏色,走在大街上幾乎見不到身著紫色服飾的人,然而它一直以它獨有的魅力吸引著我們。
本文圖文資料來源于:赫芬頓郵報,Voicer雜志2016年8月31日,百度百科,百度圖片,拍信,經典散文吧藏家:jiangpj,知乎知乎用戶,視覺中國,紅動網,藝術網等。
貝殼的生成過程是一個神奇而復雜的過程。貝類動物通過攝取食物、分泌鈣離子和有機物質,不斷沉積貝殼的主要成分——碳酸鈣。同時,貝類動物會根據外界環境的變化調整貝殼的形狀和結構,并在貝殼生成到一定程度后修復和維護貝殼的完整性。這一過程中,貝殼的顏色也是一個亮點,展現了大自然的奇妙之處。